企业文化网|集团主站|集团站群|登陆|注册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最新消息: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企业文化 > 员工风采 >

“技术使者”点亮非洲梦

发布日期:2019-06-12 08:43:25 新闻来源:党委宣传部

神秘而古老的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也是如今世界发展的热土。在远离祖国亲人的异国他乡,在条件艰苦的海外工地,电气化公司走出国门、造福非洲、扎根安哥拉已有8个年头,在安哥拉经理部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,我们以传播中国文化、技术、标准为己任,用汗水和智慧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,打造中非友谊路和非洲致富路;用萤烛微光推动“一带一路”,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。

\

洛比托城内变电站里,来自卡通贝拉市的老员工保罗正在熟练的进行柜体配线,俨然一名熟练的老师傅了。像保罗这样的安籍员工还有很多,他们因这个项目建设而得到就业机会,改善了生活条件,更有甚者,因有这样一个好的学习平台,拥有了一技之长,从而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。

本格拉电力入户项目2016年9月入场以来,当地一大批普通百姓走上了工作岗位,收入有了保障,生活上也得到了极大改善。但一开始,由于文化上的差异,中、安员工在工作理念、思维方式、价值认知等方面有巨大不同,安工管理工作落实相对缓慢。经理部党委及时总结海外发展经验,认为企业要想长远建设,必须落实属地化管理,而尊重是第一位的。为此,项目部在遵守安哥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,尊重并积极了解当地风俗习惯,提出“包容互鉴、尊重互赢”的文化管理理念,推行人才属地化建设,在经理部党委的领导下,项目部多还次开展了爱心捐赠、志愿服务、节日慰问、技术培养等跨文化融合活动,实行人性化与制度化双层管理,树立中资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,厚植中安友谊的民意基础。

\

俗话说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。海外项目建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带领与合作,是文化上的互助与学习,也是技术上的兼容与传播,互学互鉴,才能筑万里长城发展之基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推进中,如何为项目所在国培养本土化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,造福当地社会,实现双赢,也是经理部党委时刻挂心的事情。

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项目部因地制宜,立足企业实际,大胆革新安工聘用制度,建立起一整套从录用、培训、奖惩和晋升的规章办法,为安籍人才培养奠定制度基础。本着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精神,项目部开展安全培训、工地课堂、中外员工技能传帮带等活动,言传身教,并根据工作表现推行“择优去劣”的考核机制,将表现突出的安籍人员逐步培养锻炼转化为小组长、带班长,在安籍员工内部形成了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的良好氛围,实现技术与管理双轨道培训,既有效地推进现场的施工进度,也畅通他们职业发展上升的空间和渠道。

据统计,自项目进场近3年来,累计已培训安籍员工达800多人次。现在,他们作为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,不再是只出力气的搬运工,很多安籍员工从机械基本运行原理到铁塔组立、电缆头制作、箱变检修、电表安装调试等方面已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,通过长期的锻炼成长,一些员工甚至自己当上了师傅。

\

授人以鱼,三餐食之;授人以渔,终生受用。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认真负责的中国“老师”和勤奋好学的安哥拉“徒弟”,才能通力合作将安哥拉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,实现“双赢”甚至“多赢”的目的。如业主若昂先生所说: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,不仅仅是对当地民生的极大改善,对安哥拉影响最为深远的,莫过于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。

德不孤,必有邻。习主席提出要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在践行这一伟大指示。在非洲这块广袤的大地上,以中国中铁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和文明的“使者”纷至沓来,在这里迸发出合作共赢的甘泉。安哥拉经理部党委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海外管理新模式,坚持属地化管理,履行企业在安哥拉的社会责任,为以后长远的合作打下人员基础、感情基础和文化基础,成为促进中安友谊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力量。

我们坚信:“技术使者”们挥洒的汗水与青春,留下的爱与希望,必将化作一颗颗金色的种子,在这片沃土开出最耀眼的花。

信息录入:杨冬琴    责任编辑:王鹏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