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文化网|集团主站|集团站群|登陆|注册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最新消息: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企业文化 > 员工风采 >

用 爱 托 起 希 望

发布日期:2012-06-10 00:00:00 新闻来源:

一名普通的女工、一个特殊的共产党员,在自己的收入并不高、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,九年来坚持资助陕北老区失学的贫困女童,把她送回了教室,送进了大学。以母亲般的情怀和平凡而无私的爱,铸就了希望之星!她就是公司物管中心员工于素凤。  
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着于素凤在父母长辈面前做好闺女,在公婆面前当好媳妇,不管是在单位、家属区还是在丈夫的家乡,于素凤都是长辈夸赞的对象,也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。而对于失学女童王彦飞来说,于素凤又是一个最关爱自己的“城里妈妈”。

1994年4月,于素凤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陕北老区贫困失学儿童的情况后,她哭了,向丈夫提出:咱们生活虽不富裕,但自己的孩子才上小学,花销有限,我们节俭一点,也许能使一个山里孩子改变命运——咱们资助一个女孩吧?丈夫问:为什么资助女孩?她说:贫困地区女孩的地位最低,生活和就学最难得到保障。于是,一张五十元的汇款单飞向了陕西省佳县螅镇乡王川山村小学,一场延续了九年的情缘拉开了序幕,而一个名叫王彦飞的四年级女孩又重新回到了教室。

于素凤当时所在的电气化处劳动服务公司是全处收入最低的单位,她本人则是和几名姐妹一起闯商海、靠自己养活自己的商店营业员,生活并不富裕。王彦飞又使她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牵挂:那个可怜的小姑娘能继续上学了,可她吃得饱、穿得暖吗?换季了,她从同事家里收集了一些衣物寄去;过节了,她又买来文具用品寄去;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不能太亏了营养,她又不时寄点钱,让给孩子买点肉吃。就像一个远在他乡的母亲牵挂自己的女儿一样,该想的、该做的她都想到了、做到了,——她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的关心,甚至让自己的女儿忌妒。

“大红枣儿甜又甜,送给亲人尝一尝”,这是当年陕北老区人民向共产党表达心意的一首民歌。然而,由于交通闭塞和信息不畅,陕北名产却不能变成老区人民的财富,解决了这个问题,王彦飞和其他失学儿童的就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于素凤很想帮他们一把。

1996年春节前夕,王彦飞的父亲王军喜赊购了一车大枣并带着王彦飞来到了蚌埠。于素凤把王军喜父女俩安顿在自己家里,动用了一切能够联系上的关系,并在自己所在的百货店里设点零售。但是,十吨大枣犹如一座小山,半个月过去了,这座小山才仅仅被“挖”掉一角。眼看春节逼近,节前卖不完就过季节了,这可是王军喜承受不起的损失呀!王军喜心急如焚,于素凤更是急得吃不下饭、睡不好觉,动员做文字工作的丈夫,放下文人架子,带着样品到各机关和企业当起了推销员;她自己则用三轮车拉着大枣到单位大门口和居民区零卖。这一年,蚌埠的雪下得很大,路很滑,遇到上坡时,她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,内衣都被汗水湿透了,而到达目的地后,汗湿的衣服又冻得钻心的冷。直到腊月二十八,在朋友的引荐下,铁路水电段包销了剩余的近四吨大枣,一颗时刻悬着的心才放下了,王军喜父女也第一次看到了“山外的风景”:虽说已经上五年级了,王彦飞在蚌埠第一次吃上了鱼,在“城里妈妈”的示范下撑开了雨伞,城里妈妈还带她进了热气腾腾的浴室,洗上了一般陕北村姑出嫁时才能洗上的人生第二次沐浴。

经历了千辛万苦,为大枣的销售趟到了出路,接下来,王军喜与蚌埠的销售商合作,在当地收购,但仅仅只能挣些劳务费,生活条件没有明显改善。2000年,于素凤注意到蚌埠大枣市场行情看好,立即让王军喜赊购一车大枣来到蚌埠,这次赚了近五千元,王军喜真是喜上眉梢,给妻子儿女买了新衣服回家过年。在来信中,王军喜抑制不住感激之情,向这位好心的大姐报喜:一是我们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非常感谢你,不再守着金山没饭吃,二是我长这么大,只有今年过年不欠债,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有人向我借钱,以后彦飞上学再也不要全赖你了。

天有不测风云。于素凤这个轻松的春节还没过完,正月十五的早晨却接到噩耗:前一天下午,王军喜在山崖下取水时,被崖顶上脱落的冰块砸死了!

天蹋地陷般的变故,让于素凤蒙了:已经上高一的王彦飞还能把学业继续下去吗?在这个家庭,王彦飞还有两个弟弟,父亲一死,母亲一个人能挑动这副重担吗?在这个贫困地区,没有了劳动力,这个家庭能维持多久?

这个元宵节,于素凤完全沉浸于对王军喜遇难的悲伤和对王彦飞前途的担忧之中。第二天,她向陕北寄去500元捐助款和一封言词恳切的信,既希望他们全家振作起来,重新生活,又要求王彦飞的母亲完成王军喜的愿望,把孩子培养出来。不久,王彦飞能够继续上学的消息传来,于素凤立即筹集一千元为孩子支付新学期的学费。

同时,她又给王彦飞所在的学校写了一封长信,介绍这个孩子的不幸命运,希望学校领导和老师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注,防止她为家里的事情分心。

转眼之间,2002年高考结束了,王彦飞以高出重点大学录取线20分的成绩被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录取,于素凤8年来的心血开出了绚丽的花朵,她高兴极了,把王彦飞接到蚌埠,请假带她去上海,看浦东,让孩子见识一下什么是国际大都市,什么是先进生产力,激发孩子奋发向上、为国效力的学习热情,并筹集了4000多元首期学费,把这个历尽苦难的孩子送进了象牙之塔。

“我跟随父母随着铁路建设四处迁徙,加上‘十年动乱’,耽误了最美好的时光,对下一代,我们应多尽一点责任,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机会,比我们这一代更强。”

于素凤的心声是用行动来表达的,据初步估算,在这九年间,于素凤为确保孩子正常上学,为她支付学杂费以及其他开销不下于四万元,这相当于她三年的总收入!但她不愿意张扬自己所做的一切,如果不是1996年那车大枣让她几乎走投无路,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,她更情愿踏踏实实地、默默地去做。因为有那车大枣的牵线,蚌埠市一家公司开始从陕北进货,于素凤陪同这个公司的业务员辗转一千多公里,来到王彦飞缺水的、满眼黄土的家乡,亲身体验了窑洞生活的艰难,到四五公里外的山崖下,看这里的群众在一个积攒山崖渗水的水坑里排队取水;也是因为这一车大枣,让于素凤对自己的“个人行为”有了新的认识:“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,如果不依靠身边这些热心的领导、同事和朋友,缺乏他们的支持与鼓励、帮助,我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。”

于素凤的善举在公司引起了强烈的共鸣。公司党委连续两年在党团员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,为华东交通大学和兰州铁道学院14名贫困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;当时菏日经理部在临沂施工时,了解到一对失去父亲的小姐妹面临失学的困境,立即捐助2000元,并购买了一些学习用品送上门;原招待所服务员韩玉华和几名家属一起长期帮助82岁高龄的五保户老人——助人为乐、扶弱济困在公司已经形成了风尚。

 

信息录入:        责任编辑: